聚焦协同成长路径 共绘教师发展新篇 ——2025年常熟市卓越校长成长共同体第五次集中研修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推进活动举行
2025年9月26日,由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常熟市石梅小学、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常熟市滨江实验小学共同承办的2025年常熟市卓越校长成长共同体第五次集中研修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推进活动在石梅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木林森’成长共同体: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协同路径与实践探索”为主题,汇聚了本市卓越校长成长共同体导师、成员,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各小学分管副校长等80多位教育同仁,共同探讨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
成果展示显特色,生动演绎育人智慧
活动以富有深意的成果展示正式拉开帷幕。情景剧《循美育人,合木成林:教师的传承与新生》通过还原社团活动场景,以艺术化形式生动展现了教师队伍的代际传承与勇于创新的多元图景,塑造出一批热爱教育事业、主动追求专业成长的新时代教师群像,凸显了“合木成林”所蕴含的教育共同体力量。
成长沙龙《循新制·话成长:青年教师的蜕变与思考》中,青年教师代表围绕学校制度创新为自身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研反思中的真实体验与思考,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扎实成长的足迹。
微演讲《植根文化,借力团队:在自我赋能中绽放”》则从个体视角出发,阐述了教师如何深度融入学校文化土壤,有效借助团队协作的力量,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专业素养的自我突破与个性化绽放,传递了文化认同与团队支持对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主题汇报呈路径,共享学校实践样本
在主题汇报环节,三所承办学校分别分享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实践与深入思考。
滨江实验小学以《赋能、共生、向未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滨小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构建多元化赋能平台,通过用文化引领方向、用项目推动实践、用问题激发思考、用任务赋能成长等举措,有效激发青年教师潜能,加速其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大义中心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汇报《制度变革:一所百年老校教师发展的应然选择》聚焦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体系机制的创新,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通过系统性制度变革,打破发展壁垒,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使老校焕发新机,为同类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转型经验。
石梅小学则以《先生归来:办永远青春的老字号》为题,汇报了学校在传承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如何通过理念创新、模式重构和文化再造,破解成熟教师职业倦怠这一难题,项目引领、以文化人,进而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赋能学校内涵建设的进一步提升。
专家引领指方向,深化内涵共促提升
活动特邀专家——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国培专家,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徐州一中党委书记秦晓华带来专题讲座《独乐乐与众乐乐》。秦书记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故事与成长经历,介绍了徐州一中课堂改革情况,以折纸、模仿秀游戏让大家感悟教学之道,提倡做实践的反思者,强调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构建开放、协同、共生的教师发展生态的重要性。讲座内涵丰富、深入浅出,为常熟市进一步深化“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探索教师协同成长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
活动中导师的精准点评和活动最后的导师总结,进一步梳理了各校经验的亮点与价值,引导与会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碰撞。
导师张新平教授充分肯定了“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成果,对成长共同体未来发展提出期望,希望各校书记校长在“尽本分”“变制度”“悟关系”上聚焦教师、学生的成长,不断推进学校的优质建设,思考教师发展制度的变革问题,让老师们在共同体中实现梦想,达到协同发展、共同成长。
导师薄俊生校长对本次活动作了高度评价。薄校长指出,此次展示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专业性强、学术味浓,可谓是精心组织、精彩呈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薄校长还指出:人是学校工作优劣成败的决定因素,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只有改变人才能改变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基因,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强大力量,想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就一定要建设好学校文化。同时,建立机制是发展的关键,要面向全体,主动发展,自驱成长,要有组织架构机制、文化传承机制、积分赋能机制、项目驱动机制、客户评价机制。
本次集中研修与推进活动,不仅是一次共同体成员学校办学成果与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赋能未来的专业引领,充分展现了常熟教育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协同路径的积极探索与坚定实践。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