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马宁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暨常熟市师德讲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推进活动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全国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的函》要求,系统推进我市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2025年9月28日下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第三期培养对象马宁教育教学主张报告会暨常熟市师德讲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推进活动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苏州市教育局主办,常熟市教育局协办,旨在发挥“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全体班子成员,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书记、校长、园长,各级“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以及苏州各县级市(区)教师代表等共四百余人参加现场活动。活动由常熟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副科长曹深主持。
下午一时许,活动正式开幕。常熟市教育局局长戚晓维致辞,强调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呼吁要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携手耕耘常熟教育沃土,办好每所家门口的学校、培养好每位学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常熟篇章,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随后,常熟市中学党委书记、第三期“苏教名家”培养对象马宁作题为《跨界融合 综合育人》的教育教学主张报告。马宁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跨领域、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的综合育人模式。他强调,通过跨界融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促进教学样态的“四个转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技能。马宁还分享了他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理念的经验和成果,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报告体现了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校本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推广价值。
在团队展示环节,常熟市中学副校长邵俊峰、教科室主任肖敏以及教师刘文竹和朱惬,围绕“跨界融合,综合育人”的学科教学实践,进行补充发言并分享了相关案例。邵俊峰从学校管理的视角,介绍了顶层设计与管理机制,强调了其在达成教育目标、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重要性;肖敏从物理学科的角度,交流了探寻推动课堂转型的实践路径;刘文竹和朱惬则分别展示了艺术、语文学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成效。展示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该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备的系统思考与协同创新能力。
专家点评与互动环节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成荣从“人、图、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点评。谈“人”,他紧扣教育核心,点出跨界育人需聚焦学生全面发展;论“图”,他强调教育蓝图的重要性,指出需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说“力”,他全面涵盖师生能力与校社支持,点明唯有形成育人合力,才能让跨界融合、综合育人真正落地见效。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兼基础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国安从学科维度,充分肯定了马宁“跨界融合,综合育人”的理念创新和体系构建,认为其回应了新时代“综合育人”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教育家精神在基层实践的生动落地,为参会者提供了深度的理论启发和实践指导。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杂志原主编、编审,现任江苏省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俊平从教学主张提炼的角度,认为马宁的报告体现出独到的教学主张、独创的教育方法以及独特的教育风格,这些教育理念为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活动系统呈现了“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的实践探索与深度思考,高效整合了师德修养、教学改革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内容,为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并提供了方向指引,对推动我市乃至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