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写作能力 培养科研视野——记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新入职教师培训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曾经说过:写作需要灵感,但灵感不是等来的,它需要主动去发掘、去激发,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为切实提升新入职教师的科研写作能力,2021年4月24日,由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新入职教师培训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如期进行。
本次培训邀请了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周振芳老师开展了题为“教师如何做科研”的专题讲座。周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潜心思考,笔耕不辍,已经陆续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教学与管理》,《班主任之友》等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
半天的讲座中,周老师从“教师做研究的意义”,“教师研究要接地气”,“用论文反映研究成果”这三个角度娓娓道来,为新教师今后的论文写作梳理了思路、重塑了框架、激发了灵感。周老师指出当下很多年轻教师存在“怕动笔,怕投稿,怕搞科研”的心态,一方面是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与改进教学工作,改善自身状态,改变教学面貌之间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容易把教师的科研工作想象得过于宏大和困难,脱离了教学实际。
其实,教师做科研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在讲座中,周老师结合实例,讲述了他如何通过琢磨教材中的环节设计,观察学生的课堂回答,研究作业中的错别字来发现生动有趣,新鲜又有创意的科研话题。当然,发现有价值的科研主题只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教师还要学会将松散的,片段化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整体性的文字。所以新教师还要学会充分进行“即时记录,个性化记录,微记录,多样化记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新教师能够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假以时日,一定也能下笔如有神助。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从实践到思考,从思考再落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教科研工作则为教师的反思改进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才会有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富足,期待着通过一次次的培训,新教师们将会更加茁壮的成长,奔向更美好的远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