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先进经验 促“四有”建设 ——常熟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和骨干教师培训举行
为推进常熟市各级各类“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的建设,学习周边省级团队的先进建设经验,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于8月10日至12日在无锡举办了为期3天的暑期培训。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三级“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领衔人、骨干教师及教师发展中心相关人员共50人参加。
三天培训,学员们走访了无锡市4所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所在学校,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学校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收获满满。
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刘芸作题为《“经历 共生”江苏省好教师团队建设》的专题讲座。
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武凤霞作题为《学做一体 成事成人——“东林学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教师研训中心吴洁主任作题为《慧关心 汇成长——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经验交流》的专题讲座。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校长蒋洪兴以《一生三 三归一——“东林学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与思考》为题作专题讲座。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副校长、江苏省苏教名家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陆敏刚作题为《专业智慧与专业自觉》的专题报告。陆校长从自身成长过程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基点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三专模式,即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和专业阅读。他指出:一名专业的好教师应当让读书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让写作成为一种欲望和习惯、让积累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让平时的教学处于一种研究状态。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每一次奔跑,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能量。我市各级“四有”好教师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水平团队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引领作用,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四有”好教师团队,为推进常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学员感言:
常熟市昆承幼儿园 张静华:半天在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参观学习,让我对“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师德建设方面,我园和无锡实验幼儿园一样今年也是建园七十周年,可以将此作为好教师团队建设的契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传承和推动园所教育内涵和文化追求;其次,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实现对自我更新的注解,就是教师从内心对于职业的认同和对专业的追求。在教师分层培养中,对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团队教师的每一个层级的老师要有更加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最后,在教科研方面,要让团队成为课题子项目研究的中坚力量,从具备课程意识走向拥有课程领导力。
常熟市凯文小学 朱嘉苑:通过成事来关注学,更关注做,通过成事来成人,这是东林小学武校长分享的主题,也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文化内涵。武校长的讲座,真知灼见,自信大方,这源自于一种卓越的思考力和果断的实践力,这些能力对于每个人的自身发展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在这样“以学成人,在成事中成人”的大理念下,细化培养目标,划分板块项目,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做,无论是团队负责人还是成员老师,都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常熟市石梅小学 陈睿:聆听了武凤霞校长的报告,“东林学人”“成事成人”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石梅小学也是所百年书院,悠悠校史虽不及东林璀璨,但也是“新时代书院先生”的精神高地。基于东林书院的历史,彰显东林学人学在东林,丰富师生学识涵养,让每一位东林学生都深深地烙上书院记忆,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武校长鼓励教师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更是成就了一批批卓越的教师。“唤醒”和“渗透”是我们最值得迁移的思维,在成熟教师为主的石梅小学,我们也应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调研,强化问题意识,扎实实践过程,鼓励创新行动,引导反思改进,激发内驱力。
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娄丽花:很荣幸聆听了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关于“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报告。侨谊实验中学“四有”好教师团队发展的主题为“慧关心”,围绕“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内核,凸显“有温度的教育,有智慧的教学,有品质的课程,有魅力的活动”的“四有”办学特色,形成有温度的“关心文化”。我校近几年新教师人数较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明晰了教师成长培养的途径,侨谊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完善新教师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江苏省常熟中学 曹彬:今天有幸聆听了江苏省锡东中学蒋洪兴校长关于“三一”四有好教师团队的介绍。蒋校长解释了“三一”的内涵:一生三代表创生,三归一指向育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学校每天都开设一节体育课,“不会游泳的学生不能毕业”“不会救护的学生不能毕业”“没有创意作品不毕业”,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育人方针。同时学校以创中学为抓手,重点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学校里随处可见学生的创意体现:有作业本的封面设计、饮水杯的设计、灯箱的设计,体现文化氛围;学校的餐厅不仅具有餐饮功能,更多的是教师读书沙龙、教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到处可见的精神文化展现,教师教学浸润于生活中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