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综合

小学

中学

搜索

马素红名师工作室

【活动报道】Hello,你我同行 ————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十九:校园危机干预实操)

来源:马素红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04-30 12:05:09 浏览次数: 【字体:

Hello你我同行

——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十九:校园危机干预实操)

     “你好,是常熟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吗?这里是教育局,某某学校出现危机事件,请求支援。”

    “收到,目前情况如何?”

    “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好的,请学校做好两件事:第一,如实通报,让孩子们知道真实情况;第二,请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观察。我们危机干预小组四位老师将于明天下午两点到达校门口。初步安排有:先听取整体情况说明,再分两组对个体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实际评估情况决定班级团体辅导如何进行。”

    “收到,谢谢。”

    交代完这一头,接着,中心负责联系工作室相关人员,抽调对口学段老师,组建危机干预小组,几乎分毫不差,第二天下午两点,四人团队来到相关学校校门口。

    签字、同意、进校后,随即开始工作,先听相关情况说明,评估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状况,再分两组(每组两人)对部分学生个体进行评估,一个多小时之后,干预小组成员进班级进行班级团体辅导,主体围绕两个问题

    第一,“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知道后,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孩子们一一交流过后,我们一起学习了危机情境下,情绪的发展过程:高度焦虑→否认→后悔→生气→压抑→接受→和平缓解,在场的师生能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情绪由紧张逐步走向释然。

    第二,“如果以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同类的难题时,你会怎么做?”“如果同学痊愈后回到班级,你准备怎样跟他相处?”有了第一次的基础,第二次的讨论更加顺畅,在场的师生又一次感受到孩子们的轻松和期待。尤其班主任最后的话语更给了孩子们力量。留下热线电话,相关文本资料,干预小组成员在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掌声中离开了班级。

    一直感慨于中国汉字的魅力:“危机,危机”,危险与机遇并存,我们心中想的是:如何把当下的危险转变成未来的机遇,衷心感谢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常熟分站的小伙伴们经过去年一年的实践,校园危机工作开始慢慢走入正轨,我们想说的是:hello,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你我同行,背后有“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危机干预团队的专业指导,让我们一起携手,直面人生的风雨!


以下是干预小组成员的分享:

成员1:

    每次听说学生危机事件,“家庭问题”、“作业问题”、“手机问题”……各种选项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学生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和父母相处,和同学相处,和老师相处,还有就是面对作业,面对考试,面对成绩,面对同伴……一句不被理解的话或者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分数都可能成为事件的起因,我们无数次感受到孩子的脆弱,家庭的无助,学校的紧张,也期待着孩子们能扛得起挫折,承受得起生命的份量。

     这次干预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下列问题:如何普及一些心理常识,让学生及时识别自己的各种情绪?如何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及时大方寻求帮助?

成员2: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虞城葱翠。身后的灰色影子亦步亦趋跟随着我,一起参加了由中心组织的危机干预活动。感触如下:

    1.关注当下:危机事件发生之后,身处其中的人们反应各不相同。干预者的目光盯哪里?——以危机评价为中心适量展开。

    2. 发掘力量:危中有机,推动危机事件后的积极转变。引导危机事件参与者思考困境中的应对方法及助人策略。未雨绸缪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 相信自愈:危机事件下,异常的言行是正常的反应。发生危机事件后的第一天或许有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困难,我们不妨关注接下去第二天、第三天相关方面的程度如何?当人们把关注点放在好起来的那个点上时,也许就会发现更多的改变和力量。

     阳光下的行走者,走得踏实而笃定,又何惧那背后的灰影?

成员3:

    若干年前,曾经一个人做过一次“所谓”的心理危机干预。之所以说“所谓”的,因为那时刚刚接受心理健康教师上岗培训,对心理危机干预知之甚少,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竟然就不经思考答应了这样的任务。

    若干年后,再亲身接触心理危机干预,才知道远不止那样简单:时间的把握,过程的把控,节奏的调节……

    群体中发生的危机事件,必须首先考虑到对少数个体的心理伤害,尽量通过个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把伤害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程度。通过观察个体的评估过程,充分感受到了共情、倾听、引导的重要性。也许对方会有需要发泄、需要倾吐、需要缓解情绪的对象,而心理老师每一个问题的抛出,主要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倾吐的出口,找到一个释放、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许才是危机干预到危机化解的最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抛出的问题,都不能带有主观臆断的色彩,我们只是给对方一个想要表达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危机干预的过程与环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危机后果的程度轻重。在尽量有效的时间段里,通过群体性的团体辅导,给每位亲历危机的成员一个表达自己的通道,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分享给其他成员,也许对方不一定接收到什么信息,但对于倾诉者来说,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无疑是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所以,这次的过程,我们观察者对于全班一个个轮流表达的方式,不用也没有感受到繁琐,反而感觉到了每个人的情绪都找到了通路,如释重负。

    由此想到了,每天的教学生活中,被师者的权威压到喘不过气来的那些人。对于他们来说,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危机”,但却没有专门的出口。如果,在这样的生活中,如果能有一些温柔以待,也许就是他们最大的晴天。

    所以,这个世界,希望能多一些再多一些这样的“温柔以待”。谨以此自勉。

 

说明:由于涉及保密原则,整个干预过程中,我们没有拍摄照片,请谅解。

 

撰稿:素素、原点、奚奚、思语

审核:素素


终审:教发中心刘鸣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