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当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时,父母怎么做?(亲子FM6)————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三十)
当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时,父母怎么做?
曹丽芳 琴川心灵矩阵 7月4日
作者:曹丽芳
朗诵:曹丽芳
来源:原创
编辑: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
如需音频请关注“琴川心灵矩阵”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曹老师,欢迎您如约来到每周六晚八点,由“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为各位带来的“亲子FM”栏目,今晚想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当孩子与同学闹矛盾时,父母怎么做?》,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忙碌的生活带来快乐。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有三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还有就是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以及孩子与同学的关系。这些呢都是影响着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相处模式,当孩子在这些关系中感觉愉悦和安全时,自然的也能推动他的学习生活。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同学好好相处。但在孩子和同学的实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化解,常常会困扰着孩子,及时引导孩子采用合适的方式与同学相处,积极化解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下面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午餐过后,值日生们准备打扫教室卫生,小朱在去拿笤帚时被小王撞了一下,小朱庝得停下了脚步,这时旁边的小王开口了:“老师,是我撞了他。小朱,对不起!”原来小王并没有离开,他一直在旁边担心地看着。小朱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那我来帮你扫地吧!”小王说着做起值日来。
案例2:课间的时候,孩子们准备下一节课的用品,小陆从课桌里拿出书本,前排的小刘转过来和他聊了几句后,小陆去了趟卫生间,等他回来时发现自己的书角竟然湿了。他立即握紧起拳头打向小刘的后背,小刘委屈地问:“你为什么打我?”“你把我的书弄湿了。”“不是我!”“不是你,还有谁?”“你真是莫名其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吵起来。后来老师来了,发现小陆有个水杯放在桌子里,原来书是被他自己的水杯弄湿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案例一中,两个孩子并没有因为一点小小的意外而互相推诿指责,值得赞赏的除了小朱友善的谅解,还有就是小王的勇于担责和他那种积极解决问题的做法。在案例二中,我们看到的是小张的冲动和偏激,如果他遇到的也是一个十分冲动的同学,也许情况就会更糟。
其实像上面这样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磕磕碰碰、小打小闹的事是十分常见的。那么,作为家长的您在得知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会怎么做呢?
父母怎么做?
当孩子在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们也有会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想道歉,也可能觉得很委屈,这个时候作为父母要适当引导孩子,特别是发现孩子有偏激的想法和行为时,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作为家长,我们要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比如:懂得分享、遵守规则、宽容、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和他人沟通、当面对自己不友好的同学要学着原谅他,要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矛盾。家长们可以通过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来学习和掌握这些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的喜欢用打闹或是欺负人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注意。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家长听到孩子告诉你他被欺负的时候,可以先倾听他诉说整个过程,不要去做评论,只是安静的听,然后你再问他:“那明天怎么办?以后怎么办?”听孩子怎么说。
切忌一上来就指责那个孩子,这样就激化了和那个孩子的矛盾,也不建议马上找老师理论,除非是伤及孩子的安全情况,过几天你再问问欺负他这件事情,然后引导孩子谁都有错的时候,你就原谅他吧。我们不建议家长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今天你不能因为张三打了你的孩子就去找老师,20年后又一个李四欺负了你的孩子,而那个时候你可能连李四这个人都不认识,而你的孩子却并没有成长出面对这类人的能力,那就太晚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让孩子失去一次自己通过努力去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
如果发现孩子不开心,家长可以先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可以找一些其他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忘掉这件事,然后等他心情好一点了,再慢慢开导。开导的过程建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多问题还想不清楚。如果单纯地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未必能很好的理解,但换做是讲故事的方式就不同了,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在这里给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个《两只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两只山羊在独木桥上相遇,冤家路窄,它们互不相让,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一同掉进了河里。讲完故事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感受和收获。
总之,要想让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懂得关心和帮助同学,在小事中不要和同学斤斤计较,要懂得谦让。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做到这些,一定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自然也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今天的话题能给您的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也希望我们能够陪伴您和孩子共同成长。我们下周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