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专业引领 成长再出发(个案督导6)————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五十八)
专业引领,成长再出发
——马素红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活动纪实五十八: 案例督导(六)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10月13日,马素红心理名师工作室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如期举行,工作室成员们也如约而至。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案例督导。
在活泼欢快的热身活动之后,李莘老师提出,非常希望在前几次督导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大家的需求,欢迎大家勇敢地表达。老师们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对于家庭治疗和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指导需求。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谈了家庭治疗中对于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的重要性及相关技术。
刘佳颖老师和曹丽芳老师分享了她们的咨询案例和督导需求,李莘老师对她们的咨询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针对她们的督导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指导,中间不断穿插着一些咨询技术的指导,令大家信心倍增并深受鼓舞。
在案例督导的结尾,李莘老师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咨询师的做法作出肯定,每位成员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互相鼓励,快乐成长。
对于本次活动,大家感受颇深。
1.冯丽老师:每一次咨询,都别忘了关照自己的自我成长,多关注自身做得好的一面更胜于做得欠缺的部分,给自己足够的信心与鼓励,才能做得更好。
2.马素红老师:当从孩子的症状溯源至家庭的问题时,如获至宝,豁然开朗,急于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当由个别的家庭回归社会的系统时,如释重负,时空穿越,只愿温暖相伴,成长彼此。
3.徐惠霞老师:当来访者有动力来咨询时关注资源并以开放式提问展开讨论,给予稳定有爱的回应,同时能承接住来访者的无奈。
4.徐丽芳老师:忠于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好的部分,勇敢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默默守候,用心工作,看到来访者的资源和无奈,肯定来访者的努力和付出,陪伴来访者走出人生的阴霾。
5.马春燕老师:当来访者动力足的时候,可以提开放性的问题让他多说。当来访者动力不足的时候,可以提封闭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问ta关于情绪和感受方面的问题。
6.钱禹清老师:咨询师要关注来访者当下的感受,要跟着来访者的节奏走,先让来访者表达情绪,建立信任,然后再去触碰某些问题。跟着来访者的节奏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咨询的框架规划,而是仍然用专业的技能去接住来访者的需求。
7.刘佳颖老师:在咨询中有时因为太想要帮助来访者,所以有些太过于着急而把来访者吓住,我们需要缓下来,慢一点,建立更加稳固信任的咨访关系后,再进行下一步。当然,我们也更加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加强自身的能量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
8.李燕老师:每一代父母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的成长大背景,同时也深受其原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在理解的基础上,即便我们暂时无法去调整父母关于养育方式的认知,但至少我们能做到更好地共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份尊重和支持。
9.奚丽萍老师:咨询师接触到来访者的大量资料之后必定形成各种假设,并判断若干假设对症状的重要级别。正是这些判断,让咨询师误以为自己知道了一些比来访者更清楚的真相,以至于一心往“根治”方向前行,忽略来访者现实、咨询过程的U型推进。
10.徐梦老师:扎实的咨访关系能为来访者面对创伤提供勇气与支持,咨询师如果走得太急了,可能会吓跑来访者。
11.王芳老师:父母要改变的不是普通的行为,关键是处事的模式,咨询师先共情父母,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代表孩子表达诉求,让父母听取建议,改变做法。
12.曹丽芳老师:往往我们看到的问题不是问题,而问题背后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13.过偊老师:觉察自己的躲闪,提升专业能力,让自己更从容,不再急于给建议,而是“一直在”地陪伴着;不急于去改变他们,而是当他们需要有改变的时候,我们在那里等着他。
相信大家在收获满满之后,会更好地出发,更好地成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