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王瑜欢和周正豪参加苏州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工作室成员薛青、王瑜欢参加苏州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今年11月21日至23日,工作室成员薛青、王瑜欢、周正豪参加了由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苏州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3天的培训均由特教领域著名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每一次讲座都给三位成员留下深刻印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李拉在融合教育方面有着深厚造诣,曾赴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三位学员深知常熟也在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有关融合教育的教学成果奖也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因此感受极深。李拉教授首先对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结合我国融合教育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来表达了他自己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看法。关于融合教育的起源和概念,李拉教授表示,教育时期,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分别居于不同的安置方式,泾渭分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并行的双轨,极少存在互通。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传统的隔离教育逐渐受到质疑,普通教育与社会开始向特殊儿童开放,融合教育的理念遂逐渐产生和形成。李教授还对中国现阶段的融合教育给出建议,制定适宜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在随班就读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意提高教育的质量,并注意吸取西方融合教育的经验与教训。例如,西方发达国家融合教育发展的水平较高,但过分重视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学业的发展有所忽略,因而在促进儿童学业进步方面并不能令人满意。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人力、资源、相关服务等都不足,出现了混读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一方面民众有同情、帮助残疾人的传统;另一方面,认为教育残疾人是浪费精力与时间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所以创设一个和谐的、接纳的社会氛围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非常重要。
融合教育任重道远,三位学员在培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常熟还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长期的工作,正像李拉教授呼吁的那样:各地政府还要与各类社 会团体、学校、专业组织与人员、以及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更加紧密地合作,采取适合当地的各种措施,逐步改变社会主流价值与氛围,为特殊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起好积极的影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