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其修远兮 ——常熟市融合教育巡回支教工作现场研讨(练塘小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暨朱林娥特教名师工作室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常熟市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素养,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群体,常熟市融合教育巡回支教队伍和朱林娥特教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一直学习奔波“在路上”。
12月17日,工作室成员、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陆芳和卢玉英两位支教老师在学校课程中心主任周瑞珍教导带领下,前往练塘小学开展融合教育巡回支教工作现场研讨。此次互助式教学的主题是“融合与发展”,通过尝试让普通学生融入特教学生课堂这样一种新颖的融合形式,让特殊学生学会感恩,收获自信;让普通学生学会助人,收获能力。
一、绘本阅读与语言发展的巧妙结合
绘本阅读的教学,是一种课程的尝试。卢玉英老师说,之所以想把绘本带进特教课堂,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思维力。经过前期的了解,发现练塘小学特教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但学习态度积极。绘本中鲜艳的插图、简单的文字,其中包含的丰富知识和深刻道理是非常适合特殊学生学习的。正值冬季,卢老师经过仔细挑选,把绘本《冬天的秘密》带进了课堂。《冬天的秘密》是一本关于冬天的美丽童话,选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自然现象,用动物童话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卢老师用童趣的语言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在和大牛、小熊、小鹿、小狗和小兔子的对话中,探究冬的秘密:雪花飘舞、哈气的形成、冰花的出现……。整个互助式课堂呈现出一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美好状态,两类孩子各自“生长”——你说,我听。你接,我也接。孩子们无拘无束的语言给予了课堂生命力,学生说为主,教师引为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融合理念。
二、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
随后,陆芳老师执教了一节语文课《三个小伙伴》。陆老师把课文中的知识点,重点词语用图文并配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解。刚开始,让学生了解三个小动物——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的身体特点,特别强调小野猪的嘴巴、小袋鼠的袋子、小象的鼻子这三个特征。紧接着,三个小伙伴开始栽树,栽树需要工具呀,但是三个小伙伴都没有带,没有带挖坑的铁锹、运送肥料的工具和浇水的水桶,这个时候抛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好奇心被激发,下面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本节课的重点是陆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动脑筋,解决了三个问题。小野猪的嘴巴是怎样拱出一个树坑的,小袋鼠的皮口袋是怎样运肥料的,小象的鼻子是怎样浇水的。陆老师在和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们理解“拱”“运”“吸”这三个动词,还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牢牢记住了小动物的三个身体特征,三项本领。陆芳老师的语文课堂是扎实的,陆芳老师的互助式融合课堂是令人动情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个知识点的突破,看似无心却是有意,都源于对课堂的尊重,对学生的厚爱。
三、交流探讨—骨感现实与美好未来的思维碰撞
两节课结束,工作室成员、特殊教育学校的周教导、练塘小学特教班的陆老师、周老师以及今天的两位执教老师一起坐下来探讨交流。大家在肯定这两节课的同时,更钦佩练塘特教班老师的努力和敬业,正因为有了平时的教育积累,才有了今天两节课的精彩呈现。非常感谢练塘小学一直以来对融合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融合教育,互助式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困难很多,困境很多,但所幸身为特教人的我们一直以来的态度是严谨的,行动是积极的,因为希望可以做得更好!融合教育现在已经“在路上”,并且一路向阳,家长支持、教师支持、领导支持、学校支持……当所有的支持汇聚成一股力量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将上下不断求索!
相信未来依托特教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融合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加稳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