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随感】蒲公英的浪漫之旅
蒲公英的浪漫之旅
聆听蒋玉莲名优工作室成果展示暨苏州市名优班主任蒲公英工作室开班仪式有感
2018年4月2日,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爱上了蒲公英,爱它的“不争”之慧,爱它“携梦飞翔”的勇气,那轻柔的纯白色种子飘啊飘,晃悠悠地落到我的心田里,然后一种暖暖的饱胀感迅速在胸中酝酿,我听见了它着床、生根,破土而出,在这个春天里,我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爱因斯坦曾经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坐在美女旁边一小时好像过了五分钟,坐在火炉旁边五分钟好像过了一小时。整整一下午的聆听和观摩,我头一回感觉到了意犹未尽。塔前小学朱老师的“三xin三he”,融入师爱的生动案例让人动容;报慈小学陈老师的“开窗”理念,以爱国为主轴贯穿始终;外小的蒋老师别具匠心的“乐学”“乐教”分班妙招,她耐心细致的《在校情况反馈表》,让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与深深的惭愧;碧溪小学的俞老师巧借传统,播种中华文化,有趣接地气,;娜娜姐的分享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教师节的视频,即便那阵欢呼不是为我,那些贺卡不是送我,但是那种破屏而出的满满的幸福感让我感同身受。我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庆幸——我,是一个班主任。
看着上台的老师展示着她们的班主任工作成果,我认识到,目前,班主任工作已经突破了班级的局限,甚至是学校的局限,而更为深入地扎根在家庭教育中。家校合作日益紧密,正如朱老师所说:“家校合力,已经不是一种潮流,更是主流。”如何发挥出家庭教育的最大力量,如何借助家长队伍丰富课堂,已经成为了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命题。围绕这一问题,蒋玉莲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为我们做了示范:家校坚持本,写信,家长进班,户外实践……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这是家校形成合力的基础,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育的归宿所在。我佩服她们细心、耐心、匠心、爱心,同时也反思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虽然我也邀请了形式多样的家长进班活动,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图个热闹,美食类,手工艺类的活动还尚且能调动得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几次组织家长进班教习毛笔字、做超市工作流程的讲解,孩子们就显得兴致缺缺。这样的家长进班活动就仿佛只是一支可供赏玩的花朵,而缺乏了根的滋养,也没有果实的收获,是“飘”着的活动,对学生起到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这个问题已经困惑了我很久,我一直都把症结归咎于组织力度不够,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今天的学习观摩,让我头脑清明:首先,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为他们“定制”,于是活动也就没有了“主心骨”,信马由缰,走到哪是哪,家长为了卖老师面子,而学生不过是捧场看戏而已;其次,没有做好其他的关联活动,今天的展示中,没有一位老师的经验分享是独角戏,都是有体系的,“内有涵,外有延”,所谓家校合作,绝不仅仅是家长课堂这么简单,心灵的沟通,理念的一致,相互体谅与配合,彼此信赖和支持,活动的群策群力,课堂的目标方向,家长参与课堂,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可以做甩手掌柜,相反的,班主任在此期间需要全程陪同和观察,需要把控和引领。而这些恰巧是我所欠缺的能力。
今天收获真的满满,很多的营养来不及吸收,很多的疑惑来不及解答,很多的思路来不及理清。但我很幸运,因为从今天起我将成为一朵蒲公英,我将有优秀的领路人和蒲公英伙伴们,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有限,而一个团队的力量和智慧是无限的。开启蒲公英的浪漫之旅,我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期待遇见更好的教育!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