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直在路上——“高丽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暨学期总结会
6月11日下午,“高丽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总结会,在游文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是石梅小学陆瑜老师执教研讨课,接着,由工作室导师高丽校长执教展示课,最后是高校长对一学期的活动作总结,并将下阶段活动设想与全体学员进行分享。
第一个环节是学员研讨课。石梅小学的陆瑜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的复习课《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她从“先学单”入手,在学生课前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温公式推导的过程,再通过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评析、重组和完善,从而沟通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练习环节中,陆老师也在前期学生推荐和全班练习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些上榜好题,在学生介绍和交流中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内涵。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很好地充当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自我梳理、合作建构、自主荐题、分享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课后,老师们围绕这堂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充分肯定了“生本”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也在“先学单”的使用方式、学生思维的现场感、练习题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各自的想法。
第二个环节是导师展示课。高校长选择非常规课,以六年级活动拓展课《动手做•容积最大是多少》为教学内容,以问题引领展开研究。“做纸盒需要剪去什么图形?”“容积怎么算?”“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题中为什么问容积‘可能”是多少?”“你想到了哪些情况?”“边长不同,容积也不同,有什么趋势?”“最大的容积会出现在哪里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一层深入一层的思考。学生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状态,通过对阶梯式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思维层层推进,兴趣盎然地参与探究活动,到心满意足地收获结论,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同时,高校长通过引入类似抛物线的图示,让学生初步感受极值思想,产生思维上的共鸣。课后,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容量大、思维含量足的课特别难上,大家都为高校精湛的教学艺术而赞叹,被有效的教学创意所折服。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与展望。在总结中,高校长指出了复习课的几个关键点:复习课重在“新”,仅有知识回顾与梳理还不够,要有新的生长点,只有上出“新”,才能让学生对知识始终保有新鲜度,实现复习课的最高目的——“再建构”;复习课贵在“比”,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在于思路剖析,采用题组呈现、题型对比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辨析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实现将知识再一次系统归纳并运用的目的;复习课要有“变”,可以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也可以采用多变的思维场景,但根本目的都是“变”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从而实现有效的思维提升。
最后,高校长总结了本学期工作室的第一轮活动,并对下学期的活动提出了展望、作出了布置。第一轮的见面课,让工作室的老师们熟悉了彼此,了解了各自的教学风格,第二轮的活动,将关注特定的主题,更多地注重团队的力量,基于自己的思考做出变革,力争课前有研讨、课后有分析,并及时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让自我得到更好地提升。
学习路上,导师耐心引领,悉心指导;学员用心实践,潜心思考!携手向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