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站群导航

综合

小学

中学

搜索

徐建文名师工作室

砥砺前行 开拓创新

来源:徐建文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8-03-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2016年度工作总结

 

承载着市教育局名师工程建设的期望,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2016年初挂牌成立。本着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的目的,本年度我室精心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工作室全体成员潜心学习、乐于钻研、不倦追求,开创了可喜的局面。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制定工作室发展计划,建立各成员个人成长电子档案;

2.认真组织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教学,深入课堂,问诊课堂,努力促使各成员凸显教学风格和特色;

4.指导各成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提高科研能力,积累教研成果。

二、特色活动:

工作室积极创造条件,为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交流的舞台,促使成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学习研修,在习得中成长

为不断更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其对教学最优化的思考,本年度,我室先后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了三次高规格的外出学习活动,与全省乃至全国名(特)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对学员们的影响是积极且深远的。

1.5月6日,组织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杂志社组织的“辩课进校园” 活动。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个专栏和品牌活动,这里有鲜活的案例,有精彩的名家互动和对话,有针对某一教学领域的深度思考。本次活动,同课异构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使各成员对“探索规律”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2.9月22日—23日,组织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来自各大市的27节数学课(分1—3年级段、4—6年级段同时进行)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进行现场互动研讨交流,工作室全体成员分年段进行了全程观摩学习。这些课各具风格:有的语言简洁,推理严谨,板书精当;有的设问方式高超,寓趣于问、层层递进;有的引导学生开拓思路,鼓励独创思维……执教者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使各成员大有收益!

3.11月16日—19日,组织参加了第一届“西湖之秋”全国小学数学“点化儿童思维、内化数学素养”课程与教学研讨峰会。

此次峰会,聚集了15位全国名(特级)教师,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教学展示、说课,诠释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著名教育专家郜舒竹教授的主题报告《“素养”释义》,从“如何理解素养”“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如何理解数学素养”及“如何培养素养”方面作了深入的剖析。特级教师李新、俞正强、朱国荣等则从具体操作层面就“如何把发展儿童思维,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理念”转化为课堂的具体教学行为或能力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演绎。工作室成员们认为,这是一场“素养”的“及时雨”,更是一次素养的盛宴,“容量大,密度高,很烧脑”,大家都收获了素养的新视野、实践的新路径。

(二)磨课研讨,在思辨中成长

研究课是教师发展的有效切入点,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专题式研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专业工作态度。我室深入学习新课程,聚焦“核心素养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多次开展主题式磨课研讨活动,在思辨中不断提升各成员的教学智慧。

1.  名师工作室联动。

6月17日,组织参加了苏浙名师工作室联谊活动。“江苏省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浙江省张翼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以小学数学“凸显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为主题,一起交流,共同探讨。工作室成员相互展示了《负数的认识》和《搭配2》两节研讨课,通过校际互动,名师指点,展示了名师团队的数学教学研究成果,更促进了各成员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2.工作坊活动。

本年度共开展了“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暨何小工作坊活动”3次、“徐小工作坊活动”2次,活动围绕 “培养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渗透数学思想”的主题,分别以《运算律》、《从问题想起》、《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米和毫米》、《间隔排列》、《用字母表示数》为研究素材,以“落实课标核心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模型的表征与抽象能力”为研究视点,进行互动式研讨。工作坊执教教师谈谈执教前后对教材的理解、研究视点的落实和达成、执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工作室成员基于所展现的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评课,提出疑问相互商榷,每一次活动都能催生出新的教学设想和智慧火花,有力助推了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青年教师评优课研讨活动。

工作室成员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和团队力量,指导青年教师陆瑜、杨嘉玲在苏州市评优课中喜获一等奖。5月6日在石梅小学、9月30日和10月2日在崇文小学,三个半天,大家甚至还放弃了休息日,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就两位青年教师参赛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与《认识垂线》两节课一边看录像回播,一边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生成的处理、教学语言的锤炼、学生思维的调动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力求预设充分,精益求精,取得了预期的优秀成果。这样的研磨活动,无论对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室成员,都是不断锤炼专业技能、提高数学素养、实现主动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展示,在历练中成长

每一次上课,对成员们来说都是一次磨砺,是一次煎熬,也是一次提升。我们提倡:教学展示,展示的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过程,学生的交流表达与对话,这也成为各位成员设计教案、研究学情、组织教学的重要标准,也成就了各有特色的课堂。

1.内容涵盖多个领域。

工作室成员的展示课专挑“硬骨头”啃。如鲜有人问津的“综合与实践”版块,有:《数字与信息》、《抢数游戏》、《我们认识的数》、《制订旅游计划》、《树叶中的比》;令老师们困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分别展示了三年级和四年级3节教学内容;还有“数与代数”领域:《认识分数(几分之一)》、《用字母表示数》;“图形与几何”领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认识升》、《认识毫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复习》等。

2.辐射延伸多个区域。

不同平台的交流展示,使工作室的研究成效辐射延伸到各个区域。如:“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现场示范考评课”“苏州市名师共同体研讨活动”“苏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等多个苏州市级平台展示;“苏州市100名教师走进铜仁活动 ”“第一届常熟――思南教育对口协作交流活动”等对口协作区域交流展示。工作室成员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精彩的课堂教学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3.专家点评肯定探索。

以工作室成员展示的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为例,两位教师均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利用学生自己整理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交流反思,在思维的碰撞中体现了浓浓的策略味。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郭庆松老师对此作了现场点评,郭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有益的教学探索,认为两位老师“策略教学”定位准确,以解决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经历了策略的形成过程,为教师们进行该内容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思考和研究方向。

三、所获成绩:

一年来,工作室不仅开展了大量的听课、评课、交流学习活动,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高,取得了不少成绩。本年度,工作室成员获得各级类成果主要有:

荣誉:获常熟市级以上荣誉8项,其中唐静文、邵慧老师被评为“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朱裕华、周丹老师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评优课、基本功:2位教师在常熟市评优课中获奖;2位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其中曹秋桦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1)》入围部级优课;5位教师在苏州市2016素养竞赛(小学数学组)中分获二、三等奖。论文、讲座:市级以上论文发表(获奖)29篇,其中省级以上论文发表13篇,开设专题讲座3个。公开课:本年度工作室成员共开设苏州市级公开课12节,赴泗洪、思南教学交流4节。指导青年教师:指导陆瑜、杨嘉玲老师获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课题研究:工作室成员参与所在学校省、市课题共11项,本年度我室还分别向省规划办和苏州市规划办申报了课题《“卷入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和《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培养路径的实践研究》,由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研究。

四、展望明年:

1.继续探索“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小学数学精品课堂;

2.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力争推出一些课题成果;

3.形成适合各成员成长的路径,促使其在专业发展上再上新台阶。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感觉到的是充实与快乐,工作室整个团队呈现着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工作室内形成了一股互帮互学、积极创新、共同前进的良好氛围。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通过与名师接触、交流、学习,觉得自己研究的脚步再不会停歇,觉得自己更要豪情满怀地学习、反思、践行。”

展望下一年的工作,我们充满信心。工作室里有这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我们这个工作室一定会更进一步地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效。

 

 

 

 

 

日期

支出

2016.7.22

528


2500

2016.11.30

4000


12800

2017.1.23

5923

 合计

25751



终审:教发中心刘鸣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