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点化 研讨
学习 点化 研讨
——记“太仓—常熟—姑苏”三地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
为了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途径与策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4月4日,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一行23人,参加了在太仓实验小学举行的“太仓—常熟—姑苏”三地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主要分三个内容版块:
一、“我不是笨小孩”精品课堂学习
一位数学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眼光?活动中,有幸现场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我不是笨小孩》一课,带给大家深刻启迪。能从一道常见的奥数题中充分发掘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可见华老师独特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力。教学中,“投石问路”的试错、实验过程,三个层次循序渐进:从画出带箭头的直线直观理解题意表述,初步感受数量关系,到学生自己举例,继续观察各数关系,再到对比三个例子,自主提问,发现数量关系,“笨办法”触摸到的是儿童适切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方法的价值。“我是一个笨小孩吗?”“肯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华老师的课就像一颗种子,关注后进,关注差异,关注长远,在学生的心田种下了兴趣的种子,同时也将研究的种子种在了听课老师心中。
二、太仓“创意课程”展示
活动中,由太仓港城小学查人韵校长执教的《认识周长》一课,与其说这是一节建立周长概念的起始课,不如说是一节创意课程展示课。査老师结合学校特色,突破常规周长认识的教学设计思路,将创意学具贯穿始终,引领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研究周长的测量,估计周长的长短,在多维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周长。太仓实验小学冯柳老师执教的《猜猜我在哪儿》一课,展示了该校数学魔术课程的研究成果。以“小旅行家的旅游路线”为研究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发城市颜色、步数、到达城市颜色、去掉城市颜色”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为下一步出游地的选择提供决策,每次选择的不确定性和内在规律的确定性,大概就是设计这个魔术课程的初衷吧。创意课程,以其深深的魅力打动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深入探讨:课程拓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推理能力”主题研究
活动还展示了姑苏时方方老师和工作室顾剑珏老师执教的同题课《和的奇偶性》。两节课对如何落实“推理能力”的培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工作室顾老师的课灵动大气,数、形、理结合,用几何直观突出数学内涵,使培养推理能力与理解规律相互促进。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种推理方式,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推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从举例验证的不完全归纳,到列表研究加数和末尾情况的完全归纳;数形结合,用事理来说明规律的内涵,科学归纳推理的形式,更形象直观地呈现了“偶数+偶数=偶数”其本质在于相加的结果始终是几个2,“偶数+奇数=奇数”其本质在于相加的结果始终是几个2+1;还有部分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得到多个偶数或奇数相加的规律等。“推理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如何恰如其分地挖掘、深入浅出地揭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推理因素,加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作为新一届工作室成立的首次活动,活动结束后,工作室领衔人徐建文主任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定好目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前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