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好的自己--徐建文工作室重庆学习体会
遇见更好的自己
——徐建文特级教师工作室培训心得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遇见,那么这次为期5天的重庆培训之旅,便是这场遇见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9年11月13日,伴着凌晨的星光,常熟市小学语文、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骨干教师在教师发展中心倪文君主任的带领下,集聚在教育局出发去重庆,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短短的五天中,我们时时收获着、成长着。
这次培训,安排精心,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倪主任和重庆市江津师范进修学校的领导们为我们准备了一道精神和专业的大餐。
重庆市多个名师工作室先进的管理,扎实的措施,丰硕的成果,时时激励着我们工作室砥砺前行。
在重庆市天地人和街小学,我们遇见了中国教育学会小数专委会理事----知性儒雅的特级教师郭莉,她给我们带来“共研、共享、共成长”的专题讲座,尤其是她那“1+3+10+n”的工作室理念让人不由敬佩!郭莉工作室成员在专业阅读方面的坚持,更是让我们汗颜,每晚九点半她们相聚在群里,同看一本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体会,持之以恒,沉浸在专业的书海中,而我们总是说白天忙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晚上忙着家里孩子的事,时间都去哪啦?就是不能保证读书的时间。大家都忙,但是她们能每晚抽出一点时间来共读,让人感动。每一个成员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工作室就是一个学习场、研究场、文化场,其价值更多的在于唤醒每一个成员的生命自觉、张扬生命个性、在反思和心智修炼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更好的促进生命的发展!
在重庆市江津区教师进修学校,我们聆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小红所长给我们带来的《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专题讲座,她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主持人的素养要求、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工作室的工作理念、工作的策略、任务、工作室的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她和她的团队在课题方面的研究着实让我们佩服。
在聚奎中学,我们见到了中国翻转课堂第一人-----张渝江老师,张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工作室的建设经验:从2013年带着志同道合,不为名利只为做事的初衷协同20位不同学科的老师组建了“翻转课堂”名师工作室,在大家的不断研讨学习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无形中推动了学校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2017年,为促进江津区的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创客和编程教育,江津区教委成立了区级“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再到2019年成立重庆市名师工作室,张老师利用互联网视频技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把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录制成视频提到了课前,节约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练习反馈更加及时,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多年来始终坚持利用学习科学和技术支持来解决教学难题,给积极学习和有效的教学创造条件。各位工作室领衔人及他们所带领的团队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的精神,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将是我们前进道路的一座灯塔。
重庆各校的文化建设令我们大开眼界!致力于实现“享受人和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为教育理想的高端大气的天地人和街小学,围绕“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人和文化”作核心引领,构建“人和六质”课程体系,打造“和声课堂”,并形成了“五维一体”整体育人模式。江津区鼎山小学是一所刚创办3年不到的新学校,以“蒙以养正,亨以养贤”为办学理念,依托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力量,着力培养学生“方正为人,包容和合”的素养,结合地理优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独具匠心。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郊的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黑石山上,占地300多亩,总建筑面积63500平方米,有学生5000多人。聚奎校园本就是一座完美的森林学校,校园中随处可见国家级保护树木,校园内独有的大小黑石,无数的古树名木、名花异卉、珍禽异鸟,多处名人墨迹石刻,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聚奎书院"、明代的川主庙,陈独秀作最后一次演讲的鹤年堂等,与遍山的池、桥、碑、亭珠联璧合,统一和谐。学生身处珍贵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周围,对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四牌坊小学的特色人文核心就是一个字:融;拓展延伸为三个字——融文化,即树“融和精神”,办“融和教育”,追求“春播未来”的发展愿景。建校百余年来,秉巴蜀之文风,承江州之雅韵,学校融合历史精髓,融合现代理念,融合创新精神,融出一脉特色办学思想,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亲子解说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我们思考该工作室该怎样定位?怎样活动?怎样创新?怎样发展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走得更远?重庆培训告诉我们,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刻苦钻研、尽心尽责的热爱教育工作,才是专业发展的压舱石!。
这次短暂的培训,让我们倍感压力,因为要想要成为一名工作室真正的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而这,需要我们百倍付出!我们一定会挤出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勤于课堂实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5天的培训时间很短,对我们的影响却很长……感恩这场遇见,今后的日子,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