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同行 ——沈春媚名师工作室重庆行学习体会
一、名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我们发现这所学校能够成为重庆市区的顶尖学校之一,首先是因为它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所学校以“和”为学校的灵魂,把学校文化定位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基础之上,以孔子为师,建有“人和教育博物馆”“重庆文字博物馆”,培养的是富有中华民族气质的中国人。郭莉名师工作室的出色成就,也是得到了这种文化的滋养。郭莉和她的伙伴有着共同的心声:每个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工作室的时光将是我们一段美好的生命旅程,是对人生的一种提升,是对自我的一种追寻,是大家成长岁月中一个永远的逗号,是自我生命的诗意栖居。这是一种有文化的人的追求。
二、名师要有杰出的个人素养
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刘小红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堪称典范,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保证每一位成员都能成为名师。我以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其中“六有”和“六能”值得我们借鉴。“六有”指有深厚的学术修养,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科学的统筹能力,有精细的工作方法。“六能”指能够组织活动,能够上示范课,能够开设讲座,能够评课议课,能够撰写论文,能够提炼成果。在鼎山小学的参观中,从学校开设的各种特色课程中,我们感受到学校的老师们就有着各种特殊的素养,听到了一节语文的表达课,教者的各方面素养都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让人心中敬慕。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是成为名师的重要前提。
三、名师要有世外高人的淡泊情志
在聚奎中学,考察了张渝江名师工作室。他的工作室从最初的校级“翻转课堂”名师工作室,到区级“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到重庆市“信息技术”名师乡村工作室,见证着张渝江老师从一个“乡村”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走出国门的名师,成为了一个引领教学技术改革的“红人”。他不仅引领翻转课堂的教学,还走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台;他不仅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他还有自己主持的杂志专栏。是什么培养了这样一个乡村奇才?我以为是那个大美校园,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聚奎书院,有美不胜收的奇石、树木,在这里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天一合一。正是这样的世外桃源,陶冶了张渝江老师的淡泊情怀,使他专心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心无旁骛,他终成了品性高洁的隐士高人。做一名老师,做一个名师,就应该有张渝江老师那样的淡泊情志,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定能谱写人生的华章。
四、名师要有一种“融”的情怀
四牌坊小学的诸多名师以“融”为精神内核,以“融文化”为特色品牌,倡导“融合精神”,创办“融合教育”,创造了一个教育新高地。“融”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雅量,本质就是合作与宽容。创建一所名校需要这样的“融”,造就一个名师也需要这样的“融”,因为名师的教学需要这样的“融”,名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这样的“融”。只有博采众长,不断地“融”,才能海纳百川,博大精深。
五、名师需要找准教育的逻辑起点
寻根,找到教育的起点,倘若站在起点、面对终点,可以检讨得失、校正方向、正本清源,走教育当行的道。即便终点一致,倘若起点不同,过程、方法、途径、手段注定了也不同。教育的起点在哪里?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认为:现代学校的教育定位是利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着重教下一代只有面对面时才能习得的东西:做人,也就是惩恶扬善——捍卫善、弘扬善,防范恶、限制恶、抵制恶!教育的目的是“育”,将“逆子”正成良民、君子,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修行”的过程。名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培养德。
六、名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
学生是有差异的。钱志亮教授用半天的讲座揭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人类的感知通道主要有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本体觉。五种感觉与人的大脑密切相关,五大感觉最终形成了人的各种各样的能力。五大感觉发展分别源自于三个重要的无条件反射:吮吸反射、探究反射、抓握反射,三大反射分别带动了五大感觉的发展。五大感觉发展启动了四个重要学习链:眼手链、耳口链、情感链、运动链,四个学习链又促进相应的脑部发展。名师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差异,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要教会孩子及早管理自己的情绪,要对孩子进行运动训练……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