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一):二月里,十二节苏州网络课
苏州线上教育“名师在线”课堂教学有感
受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影响,学龄段的孩子们先后投入到网络学习之中。在人人居家隔离的疫情期间,网络教学成为了学生们暂时不能回校学习的最好方式,这种“线上教育”方式不是新生事物,但要作为全体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第一次。
2020年2月7日,我接到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通知,选聘我参加2月17日至2月29日苏州线上教育“名师在线”课堂的寒假第二阶段录播教学工作。苏州线上教育中心,为苏州大市的师生和家长们提供名师课程资源,名师网络答疑,名师在线直播以及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等教育服务,学生在平台不仅能看到中小学全学科的视频资源,还能向平台在线老师提问,及时得到多元化的解题思路。虽然我有八年在常熟知新网校上课的经历,但是面对平台大数据监控,现场学生听课后打分考核,家长社会共同评价,深感责任重大。
按照要求,我必须提前三天上交当天的直播教学视频、导学稿(四个模块:导学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巩固练习)、教学课件、课后测验等,十二节课程准备时间只剩下了七天。
第一天:确定主题。根据苏州线上教育寒假第一阶段苏州中学张兰芳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教研员陈丹老师反复商量,准备新授课六课时、整本书阅读三课时、作文指导一课时和诗歌鉴赏两课时。确定课题后,马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第二天:备课研磨。从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链接、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材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和试录试讲等方面,与教研员陈丹老师以及同轨老师们反复讨论,设计各种思路,初步完成教学雏形。
第七天:上交第一个视频。第一节视频课前前后后录制了三次:第一稿完成后,感觉教学节奏不紧凑,推翻重新录制;第二稿完成后,不满意声音的效果,淘宝上立刻买话筒再重新录制;第三稿经过精心准备,通过教研员的审核、认可。但是,自己的讲课需要得到学生课堂反馈才能进一步完善。
直播开始后的每一天,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和线上反馈,反思不足并及时修改,而且要跟进上交新的上课视频和上课资料。所有录制好的视频和撰写的文字稿件,都经过陈丹老师的细心审核和再修改,反复确定无误后才交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能够切身感受到大家对网络教学充满的期待,但经历过“线上教学”,我也发现网络教学对硬件技术、软件资源以及“人”的发展提出了独特要求,我们同时需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不是所有设想都能理想化地完美操作并实现。
(一)关于互联网硬件环境:
疫情期间,大量中小学生同时上网、同步直播,网络环境还无法支持,经常出现无法正常播放的现象。所以,线上教学的各科视频主要是由学校各班级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提前下载好发送到组建的家长群或学生群中供大家学习,并通过学习群进行教学管理。
从我们教师作业批改的角度来说,目前QQ软件提供的作业布置功能,虽然很先进,方便统计学生提交的情况,但是由于是在线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图片点开以及关闭都要等待很长时间,一张图片、一份默写、一个听力、一个背诵音频、一些文字解答等,每一个孩子的作业都需要很长的打开时间,一份作业如果最少需要5分钟完成,那么一个班级50人的作业就是250分钟,两个班级作业就是500分钟,3个班级作业就是750分钟,想想如果教师12.5个小时才能批完所有作业,身心俱疲,年轻老师都抱怨眼睛受不了,年龄大的老师更是无法承受这么繁重的批改。
(二)关于授课资源:
目前网络授课是为了解决学生正常开学不能复课的教学问题,授课内容主要是国家课程要求的内容,部分国家教材有电子版,但不是教学版,所以,学生课本的同步电子文档教材缺失,地方上虽然有众多课程视频,但直接使用时缺乏具体针对性。现阶段,学生授课内容,主要由学校统一教学内容,但是统一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学生中有很多具体的情况,学优生和学困生的需求也不相同。一刀切的教学内容缺少灵活性和分层性,而且网络教学进度普遍偏快,容量太大。我自己参预录课,能感受到其中的困难:规定的45分钟内必须完成一节新课的教学任务;然而这么大的容量,平时课堂要完成的话,起码是两节或三节课,这还不包括练习课和测评课。
(三)关于课程教学:
教育部门目前统筹组织少数优秀骨干教师新录了很多网络课程,共享优质资源。但是资源之间也有冲突和浪费,比如苏州有苏州的大课程,而苏州之外,常熟又有自己的小课程,苏州课程和常熟课程有时候是相同的,不同的老师对同一课程进行了多次讲解。课程安排上各科协调性也不够,一些课程播出后,教师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看不到学生的需要,缺少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听不见学生的心声。
学生们开始听课才只是第一步,听课效率如何姑且不论,接下去学生要按照课程写好作业,任课老师要批改作业,批改完要反馈作业,各个班级的学情也不相同,有的班级配合度高,任务执行顺利,有的班级配合不好,就影响学习进度。当然,科目之间催交学生的线上作业又存在问题,比如,有些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听课结束后,要拍照上传课堂笔记和默写的单词,单词朗读要求每天打卡,听力训练要求每天打卡,每科有练习,每科也会有测试卷,想象一下,高一有九门功课,一个孩子要完成多少线上和线下作业。而任课老师也很头痛,比如语文的背诵,虽然有默写照片和背诵音频上传了,但是学生真的记住了吗?学生们无意透露,为了应对老师们的作业,同年级学生组织了他们自己的小群,群内发布作业答案,供大家抄袭,因此,线上教育质量堪忧。
(四)关于备课问题:
备好课是高质量完成网络授课的保障,然而,集体备课之前就是现今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难题。在这疫情的特殊时期,教师只能网络备课,我们学校是由备课组长统一制定好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精选网络讲课资源,再布置各任课老师轮流准备好统一的导学案、作业、课后巩固、测试等,具体布置作业根据各班学情而定。由于备课组成员不能在一起,每位教师就只能借助网络平台,寻找同伴、寻找资源,一方面要保证高质量完成备课任务,一方面又主要是个人在单打独斗。有的科目,任课老师任教3到4个班级,可想任务何其繁重?
(五)关于课程创新:
教育部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教学,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教育部强调,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名篇。而网络课程中理论课程偏多,实践操作的课程偏少;文化课偏多,音体美课程少,即使有音体美课,学生一般在家里也不会按照课程认真完成。而大量的文化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视力和身心健康。
疫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小学校因其学生多数未成年和人员高度密集的特殊性,成为了防疫工作的中心地带。烈火炼真金,学校和我们老师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实施网络教学是关键。我相信本着教育的初心,实事求是,我们的教育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