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三):我的空中课堂
我的空中课堂
从不止一次从事寒暑假的网络教学工作,一直觉得空中课堂的无交流感,很难捕捉听课者在线的听课状态,因为大多为专题讲评,有答案便有了让许多学生参与的需求,与其说是听课不如说是收答案更为真切。直到这次大疫面前,空中课堂的创设一下子成为了无可替代的主流教学方式,才深深的感受其中的艰巨与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的直面交流作为教学开展的有力抓手。然而,当面对面的教学受到现实原因的阻挠时,空中课堂的打造无疑是必然的走向。而“空中”一词或许诠释的就是一种不可控。
1、课堂预设的不可控
身处毕业班,空中课堂的主流课型是习题讲评,因为课时的密集,所以不少课是预先录制的,但是因为习题学生还没有去做,习题讲解的重难点必须由教师根据自己做题的体验假设学生可能所遇的疑难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其实,这只是原点式的思维发散,根本无法收到全方面的及时反馈。尤其在课件制作时,如果使用PPT的课件形式,就使得空中课堂真正成为一人讲堂,思维的单一性很难与学生的真实学习多方需求相匹配。
另外,不少学生上课的目的性很强,只是为了寻找一些答案,有的甚至不愿上课,因为太多的题目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试想,这样的课堂永远是一头冷一头热,有一种现实的虚无感。
2、课堂效果的不可控
在空中课堂创设的同时有同事吐槽说是学生都是倍速收看网课。诚然,可以理解学生在家中学与在学校学的境况差异性,但是与教师苦心备课找资料录课相比,实在是很难得到共鸣的教与学。虽然学校用了大量的时间表为学生定制在家的全真学习套餐,但是空中课堂的收听很难及时检测真实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共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很高的课堂认同感是很难有成效的。
另外在空中课堂作业的批改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因为没有学生在场,很多的共性问题变成了要一一指出的个性问题。很多网络评改系统都是需要有评语才能提交。然而到底有多少评价是能为学生再去瞧一眼或者深思呢?教师不得而知。循环式的教学尤其是在文科的教学中可能更需要,但是在缺乏面对面的交流的网络中无疑有了隔膜。
当然,让人深信不疑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素养与教学素养都会在这样的虚拟教学平台上得到最大的真实化考量。如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愿意在空中课堂中投入一点自我积极性,课堂的面貌会有所更新。
1、直播与录播相结合
录播课堂的单方面投入显然无法攥住学生的跳动的心,让直播的场面带动起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课堂上的提问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听课的紧张度,以更积极的状态参与空中课堂的学习中。比如习题讲评,不妨让学生展示需要讲评的题目,与教师预设的重难点进行比对,这样既提高了讲评效率,也会使课堂重点分明。
2、动态课件的打造
在空中课堂的课件制作上,如果总是采用满堂灌的固定课件显然是与学生听课实际有差距的,不妨用WORD文档形式加以穿插,使用注解标记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思维的流动,而成果性的展示。尤其在作文讲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很多会有现场的灵感迸发,如果能够用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学生就有课堂的实时参与感。
我的空中课堂创设过程有许多的经历是摸索性质的,但是向着真实课堂的创设在努力着的,希望“空中”不再是虚妄,而是一种全新的“真实”。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