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的中小学衔接
陈丹名师工作室(中学语文)和顾丽芳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联合活动
2020年11月4日,陈丹名师工作室(中学语文)和顾丽芳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举行了联合活动,共同探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协作和衔接。工作室成员先在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一(6)班听取了陈羽《山居秋暝》一课,后在石梅小学五(5)班又听取了唐建峰《长相思》一课。
陈羽老师课堂从“读诗”、“绘诗”、“品诗”、“研诗”等四个环节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节奏、描绘画面、赏析诗句。课堂教学细致而微,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通过找意象、加修饰、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来描绘诗歌的画面;也懂得了通过找修辞及表现手法、加以分析、表达情感并感悟哲理。陈老师联系王维“半官半隐”的经历,以“空”和“留”两字为抓手,对王摩诘“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进行了深度解读,课堂点面结合地阐释了王维诗的文化内涵。
唐建峰老师的课堂前置既有孩子们齐声背诵已学诗歌,又有词语的联想游戏,师生们在课堂上反反复复诵读《长相思》,课堂气氛活跃。唐老师在纠正读音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体会到纳兰性德词作中思乡的悲苦之情。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了“诗词之文我会读”、“诗词之字我会记”、“诗词之阔我会寻”、“诗词之意我会悟”、“格律诗词我会仿”等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式讲解,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从“身”、“心”、“景”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终体悟“只要心中有情,四时景物皆成趣”的诗理。
课堂观摩结束后,市一中周浩校长和石梅小学陈睿主任分别进行了点评,周浩校长充分肯定了两堂课的成功,强调诗歌教学在于“积累”、“体悟”和“创新”;陈睿主任则从“唤醒”、“共生”、“迁移”等方面详实地进行了课堂分析。随后,顾丽芳校长和陈丹主任两位导师进行了总结:顾丽芳校长从“衔接”一词入手,强调螺旋式上升,从宏观上把控、在微观上落实,树立全学段意识、开展分学段落实。陈丹主任从“立德树人”、“学习者中心”、“真实情境的有效创设”等三个方面,要求精研教材、整体把握、提纲挈领、高屋建瓴。
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难点,难点是在于难教;而诗词教学也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小学教材编选113首诗歌,初中教材编选93首诗歌,高中编选72篇古诗文。诗歌是不可解的,但诗歌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两难境地,抑或是教学策略上的悖论。诗歌被卷入课程,既是诗歌的幸运,也是诗歌的不幸,不管哪个年段的语文教师都有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护“诗”的存在,让“诗”用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能够贴着诗歌的面颊感受诗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