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雨瞳昽明 感恩这一场厚厚的相遇 ——记参加常熟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志愿者服务暨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
有一种情怀叫教育,有一种风景叫思想。在追寻大美风景的教育路上,每次遇见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有名师指点引领,有同行倾心赐教,更有工作室的成员尽心努力的学习。
6月29日,雨后初霁,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聚集一堂,参加常熟市教育系统劳模协会志愿者服务暨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先由苏州工业园区一中特级教师王秀荣教授进行题为《从代课教师到正高级教师——我的专业发展之路》的讲座,接着是常熟市劳动模范、工作室领衔人顾素芳老师关于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的微讲座。
遇见情与生命孕育的智慧英语教育
王秀荣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为什么当老师、怎样当老师以及成为怎样的老师。在每一个部分,王教授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教学的艺术和方法。
在第一部分,教授先与我们分享了引领她走上教育道路的两位班主任,正是他们的谆谆教诲,让她希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进一步分析做老师的原因,王教授将其归结我希望能通过这一职业,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相对突出的自己。能够在工作中与学生彼此信任,彼此成就;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并且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方面,都能做更优秀的自己。
在“怎样当老师”部分,王教授从教师成长的内容出发,建议老师们明确方向和目标,要有追求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更要勇于超越。关于教师成长的方法,王教授更是给我们提了若干实用建议。有阅读、模仿名师、备课、上课(平常上课和执教公开课)、课题研究、写作、拜师、关注日程表与平衡轮。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成为怎样的老师,正如在她的专著《饱含教育情怀的英语教学》中所述,教师,需要在爱与智慧凝练教学思想、在德与学养贯通教学取向、在情与善导渗透教学过程、在活与求实亮显教学方法。
在结语部分,王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修改自汪国真的几句小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要热爱教育,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鼓励大家做一名“静待花开”的老师。
在讲座结束之后,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顾素芳老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顾老师将王教授的讲座从另一个角度归结为“做老师”的Why?What?和How?三个方面,感谢王教授与我们分享的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艺术和智慧。并且表示王教授提到老师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感觉王老师也成了我们生命中的“significant others”,指引我们走上饱含教育情怀的英语教育者之路。
遇见美与思想传授的英语教学秘笈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顾素芳老师与我们分享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讲座被分为:阅读教学现状、问题设计的现状、课程标准要求和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四个方面。顾老师倾囊相授,让我们遇见了一场金声玉振的英语教学讲座。
顾老师从阅读教学中的现状着手, “语言第一,应试第一”,“一文二三问,略读四五句,语言六七点,八九十考题”,直接点出,一堂课的设计,不管是以任务形式还是以活动形式呈现,其背后的实质,是问题的设计。
而问题设计的现状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若干的不足,如问题简单,局限于阅读材料,没有适度延伸;问题偏离主线,关联性不够,层次性不够;较多是过于简单的yes/no问题或what、when、where等集中于事实的描述类问题,缺乏多样性等。
第三部分,顾老师以英语课程标准和Blooms’ Taxonomy of learning作为理论依托,建议在设计问题之时,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更需要重视运用、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后一部分,顾老师从三个课例入手,分析如何才是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建议老师们仔细研读语篇,关注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y——语篇的深层涵义、语篇所承载的价值取向、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How——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等。在具体设计之后,更要关注问题的关联性、层次性和思辨性。
在讲座临结束时,顾老师更是对今天也参与会议的新教师们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他们可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我为人生”向“我为人师”转变,树立师表意识;从“别人教我”向“我教别人”转变,树立责任意识;从“学业有成”向“事业有成”转变,树立成材意识。并且贴心提出学习途径和建议——可以仔细观看名、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借鉴名、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认真听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借鉴同行的教育教学经验。
遇见美好,是一种恩赐!六月烟雨入黄梅,在雨后熹微的日光中,感恩这一场厚厚的相遇。感恩这场相遇中的所有美好!我们一定谨记名师的教导和同伴的勉励,努力学习、工作、生活,向着前方奔跑!我们期待再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