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交流 名师引领——韩建光名师工作室赴西安学习交流
省级交流 名师引领
——苏陕两省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随记
3月28日,我市韩建光物化特级教师工作室一行五人,赴西安参加江苏-陕西两省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承办,来自陕西全省马骏物理名师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50余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高雅锦校长向我们介绍了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的概况,1966年西安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幼儿师范学校与西安市师范学校合并,利用原西安市幼儿师范学校校址举办一所普通中学,命名为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学。近年来,学校在领导班子带领下,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开辟教育教学新途径,创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目前学校进入了创建名校的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蓬勃发展,学校于2018年成为省级示范标准化高中。
正式活动第一部分是听课评课环节,陕西的三位骨干教师分别开设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三节公开课。初中物理西安75中邵飞娟老师开课课题为《重力 力的示意图》,邵老师让几名学生上台演示跳高,比较谁跳得高,并提问离开地球后为什么仍落回地面?从而引入重力的概念。学生联系实际的猜想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分析实验表格,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后又对重力的方向进行了演示,通过剪断绳子来说明竖直向下。并对重力方向的应用及重心作了说明。整堂课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问题。邵老师亲切自然,语言流畅,教学功底扎实。观摩结束后,所有成员齐聚一堂进行了评课。我室主持人韩建光主任首先发言,对此节课的一些亮点作了肯定,同时也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其他老师也分别对此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析。
高中物理西安75中吴乃韵老师开课课题为《圆周运动专题》。吴老师上课思路清晰,预设问题驱动教学推进,选取例题典型,注重模型构建和知识框架的形成,讲练结合训练学生学科思维,培养学生学科习惯,师生互动好,学生参与度高。课后与会专家和老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活动由西安75中教研组长王敏红老师主持。我室成员陆球老师在评课过程中,先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从课时设置,例题选取,难度设定,处理方式等方面谈了自己对习题教学的看法,得到陕西同行的赞同与共鸣。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马骏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马老师从板书、语言表述、解答步骤等几个角度强调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规范性的问题,建议老师们关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给吴老师提出了有益的改进建议。
高中化学西安中学马育谷老师开课课题为《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这节课围绕工作室“变形思维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课题,突出建模思想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主要涉及信息加工的整合能力,实验方案优劣的评价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马老师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真实认知水平和学生认知领域中的难点, 从复习“反应物制备装置→除杂装置→主反应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角度,引领学生进行模型认知,帮助学生建构“明目标→析原理→选试剂→控条件→答规范”的基本模型,有效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活动第二部分由江苏、陕西两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交流工作室建设经验,由西安75中高雅锦校长主持。江苏省特级教师韩建光老师向陕西同行介绍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马骏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梯队建设体系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据马老师介绍:到2020年,陕西省初步构建起涵盖省、市、县三级,包括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类骨干在内的分级分类骨干教师体系,初步形成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造就一支能够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中发挥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进而带动全省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两省的老师还就新课程改革方面成功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3月29日,工作室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交流活动。这是一所公办民营的学校,生源质量非常优秀,高考成绩位列陕西省前列,2018年有近80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近千名同学考入985、211大学。我们和初中部的物理组进行了交流,首先由我室成员陆球老师、杨品佳老师分别介绍了常熟市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和物理组建设及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然后就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实施,课堂模式优化,校本资源建设,尖子生培养等方面,苏陕两省同行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四个半天的学习里,从听课、研讨到交流,我们一行五人聆听名师教诲,领悟精髓,产生共鸣,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走进名校课堂,互相学习、研讨探究,深受启发,提升能力。大家一致认为,就上课而言,教师的备课应把握“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备课先要备学生,学情决定教情。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就上比赛课、展示课而言,教师的基本功和磨课尤为重要,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教师的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都需要教师有扎实专业的教学素养。另外,陕西同行务实严谨的学科教研氛围,科学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值得我们学习。陕西名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博大深远的教育情怀、默默奉献的敬业态度也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总之,西安交流学习,切磋交流,教法革新,思想碰撞,感触颇多。我们将把这次难得的学习,整理反思,总结内化,积极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