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素养,让课堂活起来
提升核心素养,让课堂活起来
——中学生物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核心舞台,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19年4月3日,“常熟市中学生物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在浒浦高级中学举行,两位骨干老师分别呈现了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课堂,给全市高三二轮复习的展开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穆宇峰老师率先开讲,作为二轮复习中通常会重视但苦于无法很好开展的实验复习模块,穆老师精心设计课堂,以洋葱为主线,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植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学生进来课堂就呈现了与以往实验复习迥异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本节课利用生长出了管状叶和根的洋葱来进行实验(事先的准备工作非常到位)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让学生去说出我能利用现有材料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在此基础上,再分组完成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细节的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顺利完成了对知识的梳理,更是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整堂课既在总体框架下顺延、又在分组中思维迸发,穆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生成了相关实验中的核心问题串,同时结合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文字知识和实验现象之间进行了相互的印证,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印证了知识或者提出质疑,这就是科学精神,这是对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的最好诠释。
随后,梅李高中温秀芝老师结合浒浦高中教学进度,精心设计了《遗传方式的判定》一课。本节课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思维,因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较为零散,判断单独一种遗传方式比较简单,但判断多种方式综合的遗传往往会感到棘手。温老师教授的这块内容难度比较大,相当多学生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困惑,解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一团乱麻的感觉。面对考试中灵活的遗传题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采用适当的科学思维方法总结出规律性的解题策略,以“不变应万变”。但是,温老师通过基础知识的铺垫,降低了台阶,让学生能顺着梯度逐级往上,整体课堂非常顺滑。学生通过这堂课,总体感觉思维量得到了很大的训练,再面对这类题型的时候,思路是清晰的,即便难度稍大,也至少还是能去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拿得起笔、下得了手了,思考有方向了,心中也有把握了。
课后,名师工作室骨干教研员陈益飞老师组织观摩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两位上课老师依次剖析了设计不同类型课的出发点和实际困难,对二轮复习中相关课型的研究做出了具体的阐述。与会听课老师一致肯定了两位名师的精彩演绎:课堂结构不同,但是以生为本、问题导向,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核心思路没有差别,形式可以不一样,但是对学生质疑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对这两节课的改进意见。比如,对穆老师的建议是适当的舍弃,更加突出本节课的中心,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让探究不再戴着镣铐跳舞。而对温老师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对生情的把握上,教学的核心可以适当偏移,对于这种借班上课的类型可以提前做好前测工作以了解学生掌握度再来展开自己的课堂,也可以结合课上的反馈迅速调整教学的主方向,这非常考验老师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其实是有效课堂的核心——依据学生的反馈,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同时也是逆向学习指导下的精准复习要领所在。
最后,陈老师指出,在二轮复习中,如何有效架构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不让二轮复习变成一轮复习的精简化核心化,是每个老师都要去仔细思考的问题。在学生提升的关键节点上,老师确实要通过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理清脉络、铺陈成网,努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但是也要注意课堂的模式要不拘一格、要更加开放,尤其是对实验类的教学上,更是可以在广度上、在深度上、在设计上、在学生合作上、在分组讨论上多去着眼,多维度、全方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真正发掘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才能让课堂真正的具有生命力。(撰稿 陆昱、陈亚丽)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