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目标 明方向 促发展(20190513)
定目标 明方向 促发展
——市生命科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
2019年5月13日,常熟市中学生物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在孝友中学集中活动。本次活动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由领衔人周俊副校长主持,宣读工作室方案,明确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工作室规章制度等,并签订相关协议;第二阶段参加“核心素养引领课堂教学变革”苏州市六校联盟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常熟市中学生物学特级教师工作室从2019年初进入第二轮工作周期,现有正式成员12人,特邀6人,在领衔人周俊副校长引领下,积极开展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力求做到“带一支队伍、抓一个课题、出一批成果”。在本次活动中,周俊副校长与工作室成员签订了帮扶协议,对大家进行了工作分工,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使大家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更加明确,增强了专业成长信心。
第二阶段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实验中学施佳虹老师和吴江同里中学王建英老师对“生物的命名和分类”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后开展了评课交流。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最后一节,教材是以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为线索展开的,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使不同门类的生物特征的归纳和比较变得困难,因此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说,本节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归纳与演绎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基于科学事实形成概念,进而基于事实和证据概括出生物学规律,最终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采用适当的科学思维方法解释规律、解决问题。
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大家肯定了施佳虹和王建英两位老师上课的亮点,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大家讲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高中老师的点评给了初中老师新的视角,对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很有启发。施佳虹老师的课在学生科学思维培养方面比较到位,从情境导入到学生活动,避免了单调的说教式教学,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领悟概念,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的认知结构,符合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良好。(陈亚丽撰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