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室”联动 校企协同 名师引领 案例分享 ——记“张忆雯”特级教师工作室校企协同研讨活动
“组”“室”联动 校企协同 名师引领 案例分享
——记“张忆雯”特级教师工作室校企协同研讨活动
6月12日,江苏省职业教育“张忆雯”特级教师工作室暨常熟市职业教育加工制造专业协作组校企协同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在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江苏省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张忆雯”特级教师工作室相关成员、常熟市职业教育加工制造专业协作组成员和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是常熟职业教育第一次“组”“室”联动,是一次对“1+X”证书制度试点如何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如何借助教学能力大赛、项目课程建设推动专业教师教改能力提升,如何依托现代化实训基地、校企双师协同推动校企双主体作用发挥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上午,工作室邀请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永年所长为大家作了题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团队建设》的讲座。
杨所长首先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由来,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从1990年提出以来,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由最初的双职称、双证书、双技能、双性质,发展到今天的双素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其作出了更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方案》提出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这个基础上,杨所长介绍了两种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和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和策略。他以自己的工作室建设为例,介绍了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常态优化,夯实基础品质;聚焦重点,锻造发展品牌;创新驱动,提升发展品位。指出名师工作室要在专业(学科)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团队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他还指出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名师工作室将向教学创新团队发展,教学创新团队要遵循塑造团队发展意愿,建立团队目标方向,形成团队发展特色,培育教师发展自觉的建设路径,成为师生学习成长共同体。
讲座后,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参观了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省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建设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对实训基地规范的教学流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江苏省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万群介绍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作为现代化实训基地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举措和成果。随后举行了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导师”受聘仪式,工作周万群总经理、张忆雯副校长、王春主任、张恒副校长、李风华副主任等为徐振宇等五位导师颁发聘书。
常熟市职业教育加工制造专业中心组组长,常熟职教中心副校长张恒作了题为《对标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建设与思考》的讲座,讲座从课程建设实施背景,项目课程基本内涵,课程建设关键要点,项目课程开发流程,项目课程典型案例和思考与建议六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职教中心在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经验,内容接地气又富有参照性,对其他两所职业学校的加工制造专业教师有很大的启发性。
名师引领,案例研讨,成果分享,沉浸体验,校企协同,“组”“室”共进。由“带入”到“融入”,由“生成”到“成长”。常熟职业教育在探索专业课程改革、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