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跨界交流 普职间融和贯通
工作室跨界交流 普职间融和贯通
为了深入推进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普职名师工作室跨专业协同建设的实践研究》,2021年2月9上午,工作室领衔人张忆雯老师带领部分成员前往常熟市中学,与韩建光物理工作室、沈国明地理工作室开展普职融通对口交流活动。常熟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物理工作室领衔人韩建光,沈国明地理工作室核心成员、常熟市中学副校长邵俊峰协同开展此次活动。
常熟市中学“生态·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基地”早已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示范基地,整个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一流、内涵丰富、表达创新,给工作室成员留下深刻印象。首先,邵俊峰副校长介绍了基地诞生背景、建设内容、建设历程,涵盖了“一中心、七场馆、三区域、四基地”,并从校内建设拓宽到常熟市虞山林场、田娘种植场、长江生态区等,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夯实基础,为跨专业学科研究提供现实依据。这些学科研究对职业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启发和引领作用。
随后,邵校长带大家前往各个功能室进行参观,如生态科技厅、气候变化议事厅、物化生数字化体验馆、生物地质标本室、数字地理室、理科模型创新室、人文探究室等,还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工具、技术设备,如指南车、地动仪、计里鼓车等,这些设施结构机构与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如《机械基础》《机械设计》等都有关联性,包括螺纹传动、齿轮传动、丝杠机构等。让我们最为叹之的是课程基地将高中阶段所有学科进行融合,“跨学科”思想得到充分体现,为创设高中课改的新环境、改进课程内容的新手段铺设了可行之路,搭建了发掘学生潜能的新平台,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基地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满足了当前科技、实证、胆识、个性、重学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强化了普通教育多样特色、动手实践、探究创新、主动革新、做人做事的多元化育人目标,这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出一辙——培养新时代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因此,建设跨学校、跨专业、跨领域的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十分必要。如果将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团队建设主要渠道,建立校际、校企、普职协同共建的工作室运行机制,对就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成长道路,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可操作样本。
用户登录